十大關鍵詞
作者: 發布時間:2017-08-15 浏覽次數:13818
1.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是曆史賦予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曆史使命,也是本次會議的最大看點。從12日發布的公報看,本次會議針對經濟、政治、社會等6大領域改革進行了全方位的部署,其中多領域的改革力度及深度有望突破以往。與此同時,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呼應了此前輿論呼聲,使人們對即将發布的改革決定全文充滿期待。
2.總目标
公報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标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中國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看來,上述提法為完善社會主義制度總目标作出了明确定位。
“治理體系關乎各方面制度的完善和與時俱進,治理能力則是指執政黨和政府如何在保持較小成本的同時跟上時代要求。”汪玉凱指出,這對新時期執政者提出了更為宏大的命題。
3.決定性作用
三中全會提出,建設統一開放、競争有序的市場體系,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基礎。這不同于此前“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的表述,在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薛瀾看來,這彰顯出決策者社會主義在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市場化”導向的堅決态度。
4.惠及全體人民
發展的目的是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這不僅涉及“做蛋糕”,更關乎如何更好地“分蛋糕”。這就要求執政黨及政府如何在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的同時,通過全面深化的改革,使社會公平正義進一步生根開花。5.黨的領導。
5.黨的領導
全會重申,堅持黨的領導是新時期推行改革開放“最重要的前提”。要貫徹黨的基本路線,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始終确保改革正确方向。會議決定,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負責改革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
6.決定性成果
全會要求,在到2020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上世紀90年代,鄧小平說我們再過30年可能制度上就要定型,實際上老人家說,比如到2020年,我們可能要有一個現代的體制、現代的國家,所以這次會議也說我們努力的方向就是要有一個定型的制度。”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周天勇表示。
7.國有經濟主導
針對各界熱議的國企改革,全會明确,必須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
“這次會議明确提出增強國有經濟活力,”周天勇指出,“正是因為活力不足影響了國企控制力和影響了的增強,下一步,将在增強創新能力等方面着力提升。”
8.現代财政制度
會議提出,必須完善立法、明确事權、改革稅制、穩定稅負、透明預算、提高效率,建立現代财政制度,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要改進預算管理制度,完善稅收制度,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适應的制度。這意味着,繼上世紀90年代分稅制改革之後,新一輪大規模财稅改革呼之欲出。
9.社會治理
與此前多用創新社會管理相比,此次會議提出,要創新社會治理,創新社會治理,必須着眼于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增強社會發展活力,提高社會治理水平,維護國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
在國家行政學院社會管理學部副主任馬慶钰看來,相較于管理,治理傾向于強調社會各界共同關心、共同參與公共事務,一字之差,代表執政黨一種執政理念的轉變。
10.生态文明制度體系
會議提出,要建設生态文明,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體系,用制度保護生态環境。聯系到全會提出的“要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的表述及此前相關環保政策執行中遭遇的困境,分析指出,下一步,相關環保政策執行力度有望加強。
- 上一條:發布信息要點摘錄
- 下一條:第十八屆中共中央組織架構圖